8月8日,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一行蒞臨中海創集團就企業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等情況開展調研。
王志剛部長對中海創持續創新精神給予充分肯定,希望中海創在技術攻關的同時,將技術持續賦能到行業中去。“制造業要強盛,新技術的嫁接很重要”,王志剛部長指出,“機械的制造數據與互聯網的處理數據要結合,整體匹配了,效率才會提高,在這里行業算法就很重要”。
“在過去近30年,我們已經幫助了20多個行業發掘與沉淀行業算法,推動數字化轉型,也正是為了加快各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我們選擇跟行業龍頭合作的戰略模式。”陳米力董事長介紹道。
2021年,中海創集團創新性地提出與龍頭企業合資成立行業數字化公司的創新商業模式,匯聚雙方技術積累與行業經驗,強強聯合,快速建立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以數字化轉型帶動各行業生產方式、管理方式變革,從而賦能行業中小企業。
目前,中海創已與礦山行業龍頭紫金礦業、花邊染整行業龍頭新聯和集團、民營航運龍頭榮億達集團合資成立面向各個行業的數字化企業,且分別在福州長樂、漳州、晉江與當地政府合作,共建產業數字化轉型創新平臺,賦能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集群建設,為區域優勢產業集群注入數字動能。
中海創的戰略發展模式得到王志剛部長的認可,“技術出來了,商業模式也很重要。”
相關鏈接:
數據+算法,突圍工業互聯網智能化賽道
距離2017年政府發文正式推動工業互聯網建設已過去五年,全國具備一定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已超百家,然而,在實現數字化之后,如何利用AI賦能傳統工業,真正實現智能化,仍處于探索階段。目前,行業普遍認為AI賦能傳統產業的三大挑戰是數據、算力和算法,在國家統籌布局下,全國性的算力樞紐工程已經開始建設。
憑借IAP技術,中海創已完全具備獲取高質量數據的基礎底座,在過去近30年的服務中,中海創也已積累了20多個行業的工業模型與算法。抓住行業窗口期,快速推進更多行業算法建設,成為以“推動千行百業實現工業4.0”為企業愿景的中海創集團現階段重要任務之一。
起點,與最懂行的人同行
2015年,《加快互聯網經濟發展十條措施》出臺,這是繼2000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數字福建”戰略后的一大重要指導文件,被認為是“數字福建”邁入新階段的標志。當時已在工業自動化、信息化領域深耕20余年的中海創敏銳察覺,工業互聯網行業窗口期,來了。
同屬福建本土企業的紫金礦業集團也在尋求突破創新之路。作為礦山行業龍頭,紫金礦業此時已經開拓了國際市場,為了加快業務布局,紫金礦業開展了多方面改革創新,其中就包括強化信息化和集成管控能力。經過精心調研,紫金礦業找到中海創集團,雙方就政策與市場情況深入探討后,做出決定,匯聚紫金礦業的行業資源與中海創的核心技術,合資成立行業數字化公司——金岳慧創。
這次合作對雙方都具備重要戰略意義。金岳慧創助力紫金礦業快速開拓“一帶一路”沿線礦山布局,國際化業務迅速進入收獲期。其中,中海創技術起到重要加持。金岳慧創技術總工在一次采訪中提到,“我們的各個廠區建設時間不同、工藝維度有別、各廠獨立管理,在IAP平臺下,各廠數據能集中由公司統一調度管理,安全性與融合性大幅提升,生產線建設與維護成本顯著下降。”
疊加行業洞見,快速積累算法
中海創則在此次合作中發現了“強強聯合”模式的重大優勢。作為科技企業,中海創的創新技術需要應用到實際生產中才能實現價值,而工業領域場景復雜,各行業都有自身獨特需求,如何在最短時間實現賦能,在風口期最大程度提高技術價值,中海創找到了自己的特色路線——與已經歷過行業各階段的、最懂行業的龍頭企業合作,高效實現技術與經驗的相互賦能。
以選礦為例,通過數據分析能夠依照數據波動做出趨勢判斷,進而控制工藝,確保生產穩定。這是金岳慧創結合雙方的技術經驗與行業經驗共同開拓出的數據應用場景,已應用在各礦山選礦項目中。目前金岳慧創已擁有26項礦山行業相關軟著。
遠程作業指導也是礦山行業的一大需求。在中海創展廳的礦山展區,放著一頂智能安全帽,總是備受參觀者關注。安全帽的原理很簡單,裝備有電筒,滿足昏暗環境中雙手作業需求,裝備有攝像頭以及通訊設備,用于專家遠程查看與指導作業現場。實際上,技術不在于多智能,而在于能否滿足實際需求,有時候小成本也能夠實現大效益。
抓住行業共性,數字化升級“加速度”
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億達海創智慧航運平臺產品發布會舉行,這頂安全帽也被帶到了現場,作為智慧航運平臺的配套智能硬件之一。“在每一項維保工作的前后,船員都需要拍照記錄與上報,通過智慧機務系統,搭配智能安全帽,能夠全程記錄工作情況并自動上傳平臺,幫助船員去除繁瑣流程,專注維保工作”,億達海創技術副總甘鎧睿介紹道,“同時,當船舶遇到疑難問題無法解決,甚至有時候存在嚴重到影響航行的情況,通過安全帽,岸基可以為船舶進行遠程作業指導,節省大量不必要的成本開支。”
億達海創是中海創與民營航運龍頭榮億達集團合資成立的智慧航運行業數字化公司,于2021年12月開始孵化,2022年4月正式成立,7月即發布億達海創智慧航運平臺以及首期五款智慧軟件與配套硬件,開發速度業界罕見,關鍵之一是中海創抓住了行業共性。
在雙方探討智慧航運平臺體系建設時,中海創發現航運行業與礦山行業存在著許多共性需求,遠程指導作業、雙手作業需求都是其中的一部分,為礦山行業設計的智慧安全帽完全可以復用到航運行業。于是,智慧安全帽與智慧機務系統、安檢輔助系統、智能測溫系統等軟件產品,作為智慧航運平臺的首期產品推出,而這些軟件產品的快速研發也是基于中海創已積累的大量行業模型與算法。通過快速調用已沉淀的模型,平臺被迅速建立起來。
未來,中海創將繼續攜手千行百業的領軍企業,共同助推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中海創有全球領先的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有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和運營經驗,有產業數字化升級的方法論,有數字化實踐團隊,結合龍頭企業自身的行業資源優勢、市場能力優勢、自身行業發展經驗優勢,雙方強強聯合,將會快速提升行業創新能力與數字化價值,以變革性的創新突破力量,領航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升級新征程。